专题专栏

位置: 首页 > 专题专栏 > 教师风采 > 正文

薪火相传 | 张巨虹,以匠心赓续教育初心

2025-09-12 13:29:15  点击:

一方讲台,二十八载春秋坚守;两袖清风,九届班主任温情相伴。在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,张巨虹老师如同一棵扎根职教沃土的胡杨,以“崇德、技精、求实、拓新”的校训为魂,在岁月流转中书写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。她不仅是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无数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和心灵成长的守护者。

8E27D

自踏入学院以来,张老师二十八载如一日坚守教学一线。她深知职业教育必须与行业前沿同步,为此不断钻研新知识、掌握新技术,将最新行业动态和实践案例融入课堂。她的《建筑力学》《建筑结构》课上,总有学生说:“张老师的课,听得懂、用得上,还不觉得累。”她擅长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物模型和实操项目,带领学生在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,真正实现“理实一体”。近三年,她两度荣获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奖项,这些荣誉背后,是她对教学艺术不懈的追求和对专业精益求精的态度。

49577

作为一名“双师型”教师,张巨虹老师始终践行“既会上课,更能上手”的理念。她不仅取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,还考取了钢筋工、测量员等多项技能证书。在实训车间里,她俯身指导学生操作仪器、绑扎钢筋的身影,已成为一代代学生共同的温暖记忆。她常说:“我们的学生,既要懂理论,更要动手强。职业教育的根,在实践里。”

F2648

“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,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。”这是张巨虹老师常说的话。她的手机里存着数百个毕业生的联系方式,夜深人静时,她常常收到来自天南海北的问候和咨询。“张老师,我要评工程师了,需要准备什么材料?”“老师,我遇到了个工程难题,您能帮我看看吗?”“张妈妈,我要结婚了,您一定要来!”⋯⋯这些跨越时空的联系,编织成一张温暖的情感网络,见证着职业教育最为动人的成果——那些走出校门,在全国各地建筑行业发光发热的学子们。

E443F

在专业建设方面,张巨虹老师亲历了学院四轮教学改革,与建筑工程学院团队共同推动专业群不断升级。她经常满怀感激地回忆起刘晓平、李光、程玉兰等前辈教师对她的培养:“他们不仅教我如何备课上课,更让我明白了职教人的责任和情怀。”如今,她也成为了年轻教师的引路人,带领力学结构团队对核心课程进行深度改革。近五年,她主持完成自治区级教学研究课题2项、院级课题3项,参与编制新疆高校课程思政案例集,三次荣获自治区级教学奖项。

CF3EF

在课程思政探索中,张巨虹老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:“理工科课程不是冰冷的公式和图纸,它们背后是严谨的科学精神、是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。”她在讲授建筑结构稳定性时,会引申到人生的坚守与信念;在讲解材料强度时,会联系到个人成长的韧性与耐力。这种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,让学生们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,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。

23B5F

从青春年华到鬓染霜花,张巨虹老师用二十八年的坚守诠释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。她培养的学生遍布天山南北,成为新疆建设行业的中坚力量;她带教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,继承了她的教育理想与热情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,张巨虹老师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,继续用知识与爱心、用智慧与温情,点亮无数学子的职业梦想和人生道路,让教育的薪火在传承中愈发炽热,让职教的情怀在岁月中更加醇厚。


友情链接

建工校区(总校):乌鲁木齐市西八家户路528号         邮编:830054

城建校区:乌鲁木齐市杭州西街272号           邮编:830026

建材校区:乌鲁木齐市河滩北路863号           邮编:830054

版权所有: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  技术支持:西安博达软件

新ICP备20000410号-2

总访问量人数: